如何起诉征地拆迁?


如果要起诉征地拆迁,一般按以下步骤进行: 首先是确定被告。要弄清楚在征地拆迁过程中,具体是哪个部门或单位的行为侵犯了您的权益,这个部门或单位就是被告。比如,如果是当地拆迁办作出了不合理的拆迁决定,那拆迁办可能就是被告。 接着撰写起诉状、准备相关证据材料。起诉状里要写清楚原告(也就是您自己)、被告以及双方代理人的身份信息。明确诉讼请求,例如请求法院判决被告履行征地补偿安置协议等;详细阐述事实和理由,把征地拆迁过程中发生的事情以及为什么认为自己权益受损讲明白;还要说明诉讼费用由谁承担,并请求法院公正判决维护您的权益。证据材料很关键,它能支持您的诉求,比如拆迁补偿协议、相关通知文件、房屋产权证明、因拆迁造成损失的证明(像搬家费用票据、停产停业损失的证据等 )。 然后携带上述材料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一般来说,征地拆迁纠纷多属于行政诉讼范畴,通常由征地主管部门所在地区的人民法院负责审理。 另外,需要注意起诉期限。拆迁征地纠纷提起行政诉讼的时效一般是6个月,民事诉讼时效一般是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如果对一审判决或裁定结果不满意,在收到判决书之日起15日内或者收到裁定书之日起10日内向原审人民法院或者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同时递交上诉状。 相关法律依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就补偿方式、补偿金额和支付期限等事项,订立补偿协议。补偿协议签订以后,一方当事人不履行补偿协议约定的义务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提起诉讼。 相关概念: 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活动。 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 管辖权:指各级法院之间以及不同地区的同级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商事案件、知识产权案件及其他各类案件的职权范围和具体分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