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欠工资该怎么告?


当遭遇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情况时,是有多种途径可以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的。 首先可以选择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协商是最简便、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劳动者和单位面对面沟通,要求单位支付拖欠的工资。虽然这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告状”,但却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要是能协商成功,双方达成一致,签署相关协议,问题也就解决了。 若协商不成,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是政府专门设立的监督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机构。劳动者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递交投诉材料,材料内容要包含用人单位的名称、地址、负责人信息,以及自己的工作时间、工资标准、被拖欠工资的具体金额和时间段等。劳动监察部门在接到投诉后,会对用人单位进行调查。如果发现用人单位确实存在拖欠工资的违法行为,会责令其限期支付;逾期不支付的,还会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这一途径依据的是《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九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报。劳动者认为用人单位侵犯其劳动保障合法权益的,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 另外,还能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仲裁是一种准司法程序。劳动者需要向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书,申请书要写明双方当事人的基本信息、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等。仲裁委员会受理后,会安排开庭审理。在审理过程中,双方都要提供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仲裁庭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相关法律规定作出裁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规定,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适用本法。所以,拖欠工资纠纷属于劳动仲裁的受案范围。 如果对劳动仲裁结果不服,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交起诉状,法院受理后会进行审理。最终根据审理情况作出判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九条规定,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