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后劳动关系该怎么解除?


工伤后解除劳动关系,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方式及相关要点: ### 协商解除 用人单位和工伤职工可以通过协商的方式解决劳动关系问题。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后,便可终止劳动关系。不过,协商过程中要注意保障自身合法权益,比如明确经济补偿等相关事宜。 ### 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后解除 工伤职工在协商解除的同时,往往还需要进行劳动能力鉴定,以确定其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这是因为劳动能力的状况会影响到后续的补偿和安置等问题。例如,如果被鉴定为丧失部分劳动能力,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可能需要支付相应的伤残就业补助金等。 ### 劳动行政部门介入解除 若用人单位不同意解除劳动合同,或者劳动者提供的材料不齐全或不属实,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申请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行政部门会进行调查,并根据实际情况裁定是否解除劳动合同。其依据是劳动法律法规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以及对用人单位行为的规范。比如,如果用人单位无故拒绝解除劳动合同且无合理理由,劳动行政部门可能会责令其改正。 ### 法院介入解除 如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就解除劳动合同存在争议,劳动者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解除劳动合同。法院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审理,并最终判决是否解除劳动合同。法院的判决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双方提供的证据等进行综合判断。例如,若用人单位存在违法侵害工伤职工权益的行为,法院可能会判决支持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诉求。 另外,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雇主和员工可以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但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同时,工伤后解除劳动关系应由工伤职工本人提出,该职工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并且,工伤员工医疗期满后可以解除劳动关系,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或者在医疗期时不能解除劳动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