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法律效力的概念?
我在学习法律知识时,经常听到法律效力这个词,但一直不太明白它到底是什么意思。感觉这个概念很重要,想搞清楚它的具体含义,以及在实际法律场景中是怎么体现的,希望能得到专业的解释。
展开


法律效力,简单来说,就是法律所具有的约束力和强制力。它就像是法律的‘威力’,能让人们按照法律规定去做事情,并且保障法律规定的内容得以实现。法律效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时间效力,这指的是法律在什么时候开始生效,什么时候失效,以及对它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有没有追溯力。比如说,一部新的法律从公布之日起开始生效,那么从这个时间点之后,相关的行为就要按照这部法律来执行。对于它生效之前的行为,一般遵循‘法不溯及既往’原则,就是说法律通常不会对生效前的行为产生效力,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九十三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不溯及既往,但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除外。 其次是空间效力,即法律在哪些地域范围内有效。一般来说,全国性的法律在全国范围内有效,而地方性法规只在本地区有效。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法律效力,而某个地方制定的关于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的法规,就只在该地方行政区域内有效。 最后是对人的效力,也就是法律适用于哪些人。我国法律对人的效力遵循以属地主义为主,与属人主义、保护主义相结合的原则。属地主义是指凡在我国领域内的人,无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都适用我国法律;属人主义是指我国公民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受我国法律约束;保护主义是指不论行为人的国籍与所在地域,只要其行为损害了我国利益,就适用我国法律。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本法。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