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医疗争议中的仲裁?
我遇到了医疗方面的争议,听说可以通过仲裁解决。但我不太懂这仲裁到底是怎么回事,它和打官司有啥不一样,在医疗争议里是怎么操作的,有啥好处和局限性,希望了解一下。
展开


医疗争议中的仲裁是一种用于解决医疗纠纷的法律途径。简单来说,仲裁就是发生争议的双方,根据事先或事后达成的协议,将争议提交给中立的第三方(仲裁机构),由其对争议作出裁决。 与诉讼相比,仲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双方当事人可以自主选择仲裁机构、仲裁员,还可以约定仲裁程序等。而且仲裁一般是不公开进行的,这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隐私和商业秘密。在医疗争议中,如果双方都愿意通过仲裁来解决纠纷,就可以签订仲裁协议。 从法律依据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是仲裁的重要法律基础。该法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在医疗争议中,如果涉及到医疗服务合同纠纷等财产权益方面的问题,是可以适用仲裁的。 不过,仲裁也有一些局限性。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这就要求当事人在仲裁过程中要充分准备,谨慎对待。而且仲裁费用相对较高,这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总体而言,医疗争议中的仲裁为当事人提供了一种不同于诉讼的纠纷解决方式,当事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是否适用。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