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医保如何使用?


外地医保的使用一般有两种情况,分别是异地就医备案和未进行异地就医备案。下面为你详细介绍这两种情况。 首先是异地就医备案。异地就医备案是指参保人在参保地以外的地区就医时,需要向参保地医保部门申请备案,以便在异地就医时能够直接结算医疗费用。根据《国家医疗保障局 财政部关于做好2019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等相关规定,目前国家大力推进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备案流程通常如下:第一步,确定就医地。你需要提前了解自己打算前往就医的异地定点医疗机构有哪些。可以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参保地医保经办机构电话等方式查询。第二步,选择备案类型。常见的备案类型有长期异地居住人员备案,比如异地安置退休人员、长期在外地居住生活的人员;还有异地转诊人员备案,即因当地医疗条件有限,需要转到外地就医的人员;以及临时外出就医人员备案,如短期出差、旅游期间突发疾病需要就医的情况。第三步,办理备案手续。现在办理备案手续较为便捷,许多地区都支持线上办理。你可以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等渠道,按照系统提示填写相关信息并提交备案申请。部分地区也可以通过参保地医保经办机构的线下窗口、电话等方式办理备案。完成备案后,在异地就医时,持本人社会保障卡或医保电子凭证,在就医地的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结算,就可以直接报销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 如果未进行异地就医备案,在外地就医后也可以报销医疗费用,但报销比例通常会比办理备案的情况低。一般需要自己先垫付医疗费用,然后携带就医的相关材料,如住院病历、费用清单、发票等,回到参保地的医保经办机构办理手工报销。报销的具体流程和要求可以咨询参保地医保部门。不同地区的医保政策可能会有所差异,在使用外地医保前,建议你详细咨询参保地的医保经办机构,了解具体的政策和办理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