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我在处理一些单位信息公开的事务,对保密审查这块不太懂。想知道在进行信息公开保密审查时,都有哪些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呢?是从责任划分、审查时间还是其他方面来考量呀?希望能了解详细些。
展开 view-more
  • #信息公开
  • #保密审查
  • #审查原则
  • #法律责任
  • #信息安全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信息公开保密审查需遵循多个重要原则。 首先是“谁公开、谁负责”原则。这就是说,打算公开发布信息的机关、单位,要承担起信息公开保密审查的责任,并且要对审查结果和发布结果负责。就好比一个部门要在官网公开一份文件,这个部门就得确保对这份文件进行了恰当的保密审查,不能把不该公开的信息放出去 ,要是出了问题,这个部门得担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相关法规也体现了这种责任划分精神。 “谁的信息谁审查”原则也很关键。任何机关、单位只能对自己本机关、本单位及其直属下级机关、单位所产生的信息,决定是否公开以及进行公开前的保密审查。它没有权力对上级机关、同级机关、非直属的下级机关或者其他单位产生的信息决定是否公开。要是因为工作需要,真打算公开上级、同级或非直属下级机关、单位的信息,那就得报请信息产生机关、单位审查同意才行。这能保证信息来源的掌控权在合适的主体手中。 “事前审查”原则是要求保密审查必须在信息公开发布之前进行。要是没有履行保密审查程序,信息可不能擅自公开。保密审查就像是信息公开前的一道关卡,只有通过审查的信息才能放行公开,不然信息随意公开出去,可能就会导致秘密泄露等问题。 “依法审查”原则规定,保密审查的主体得是机关、单位主管信息公开的合法机构。并且整个审查过程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得依据法律法规规定的审查标准来做。这保证了审查工作是在法律框架内进行,有法可依,确保审查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一事一审”原则强调每一项拟公开信息都要单独进行审查,每项信息审查过程还要有单项文字记载,不能一份审查记录包含多项审查信息。这样做能保证对每条信息的审查都清晰、准确,出了问题也方便追溯和查找原因。 “自审和送审相结合”原则是说机关、单位对拟公开信息一般先自己进行保密审查。但要是对这条信息是否可以公开拿不准,那就应当报送上级机关、有关机关或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来确定。这样能充分发挥不同层级和专业部门的作用,提高审查的准确性。 相关概念: 谁公开、谁负责:拟公开信息的机关单位承担审查和发布结果责任。 谁的信息谁审查:各机关单位对自身及直属下级信息有审查权,公开其他机关信息需报请同意。 事前审查:信息公开前必须进行保密审查。 依法审查:审查主体、程序、标准都要依据法律规定。 一事一审:每项拟公开信息单独审查并记录。 自审和送审相结合:机关单位先自行审查,不确定时报送其他部门确定。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