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庭的合同是否有效?
我和别人签了个合同,里面约定了仲裁条款。现在对合同有争议,不太确定仲裁庭涉及的这个合同到底有没有效。我想知道在法律上,仲裁庭的合同有效性是怎么认定的,会不会因为涉及仲裁就有不一样的规定呢?
展开


首先,我们要明确“仲裁庭的合同”这种表述可能不太准确,通常应该是包含仲裁条款的合同。合同的有效性是一个在法律上有明确规定和判断标准的概念。 合同有效,简单来说,就是这份合同在法律上是被认可的,双方都要按照合同里的约定来履行各自的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对于包含仲裁条款的合同而言,其有效性的判断同样遵循上述一般规则。比如,签订合同的双方都得是具有相应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如果是未成年人或者精神病人在没有合适的法定代理人代理的情况下签订的合同,可能就会因为行为人不具备相应民事行为能力而无效。 意思表示真实也很关键。这意味着双方签订合同是出于自己真实的意愿,没有受到欺诈、胁迫等情况的影响。要是一方是在被欺骗或者被威胁的情况下签订了合同,那么这份合同的有效性就会受到质疑。 同时,合同的内容不能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也不能违背公序良俗。例如,合同约定的事项是违法犯罪行为,那这样的合同肯定是无效的。 而关于仲裁条款本身,如果它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的相关规定,比如有明确的仲裁事项、选定了仲裁委员会等,那么仲裁条款就是有效的,它不会因为合同其他部分的效力问题而必然无效。仲裁条款具有相对独立性,即使合同被认定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终止,仲裁条款的效力通常不受影响,依然可以按照约定来解决合同争议。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