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买过期食品索赔是否违法?


故意买过期食品索赔是否违法,需要分情况来看。首先,我们要了解“知假买假”这种行为。“知假买假”指的是消费者在明明知道商品是假货或者存在质量问题的情况下,仍然选择购买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也就是说,如果商家销售过期食品的行为构成欺诈,那么消费者无论是无意还是故意购买到过期食品,都有权要求商家进行赔偿。这里的欺诈是指经营者故意告知消费者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消费者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行为。销售过期食品明显是隐瞒了食品不符合安全标准的真实情况,符合欺诈的构成要件。 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第二款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但是,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存在不影响食品安全且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的瑕疵的除外。这进一步保障了消费者在购买到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时的索赔权利。 然而,如果消费者以“知假买假”为名,进行敲诈勒索等违法行为,那就是另一回事了。敲诈勒索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公私财物的行为。如果消费者超出了合理索赔的范围,采用威胁、恐吓等手段向商家索要巨额钱财,那就可能构成敲诈勒索罪。例如,以曝光商家相威胁,要求商家支付远远超出法律规定赔偿标准的金额。所以,在遇到这种情况时,消费者应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合理索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