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协议书是公证以后才具有法律效力吗
最近在考虑离婚的事情,和对方也初步谈好了各项条件,写好了离婚协议书。但听说离婚协议书要公证才有效,我不太确定,想知道是不是真的必须公证才有法律效力,要是不公证会有什么影响呢。
展开


离婚协议书并非公证以后才具有法律效力。 首先,从法律规定来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只要离婚协议书是夫妻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双方都有相应民事行为能力,内容又不违法违规、不违背公序良俗,那么从双方签字时起协议就成立并生效了,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其次,公证的作用主要是增强离婚协议书的公信力和证明力。经过公证的离婚协议书,在司法实践中通常会被法院更倾向于采信。不过,即便没有经过公证,只要符合上述法律规定的形式和实质要件,离婚协议书同样是有效的。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办理离婚登记手续前,离婚协议书只是一种意向性的约定,尚未产生实际的法律效力;只有在夫妻双方到婚姻登记机构办理离婚手续之后,离婚协议书才正式生效。生效后若一方不履行协议约定的义务,另一方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对方履行协议或承担违约责任 。 相关概念: 民事法律行为:简单说就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像签订合同、立遗嘱等都属于民事法律行为。 公序良俗:指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公共秩序就是社会的一般利益,善良风俗就是社会的一般道德观念 。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