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码标价但价格高是否违法?


在探讨明码标价但价格高是否违法这个问题时,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要了解明码标价的概念。明码标价是指经营者收购、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时公开标示商品价格、服务价格等有关情况的行为。它要求经营者应当按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的规定明码标价,注明商品的品名、产地、规格、等级、计价单位、价格或者服务的项目、收费标准等有关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十三条明确规定,经营者销售、收购商品和提供服务,应当按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的规定明码标价,注明商品的品名、产地、规格、等级、计价单位、价格或者服务的项目、收费标准等有关情况。经营者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也就是说,单纯的明码标价行为本身是符合法律要求的。 然而,价格高是否违法不能一概而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大部分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是由市场供求关系、竞争状况等因素来决定的,经营者有一定的自主定价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六条规定,商品价格和服务价格,除依照本法第十八条规定适用政府指导价或者政府定价外,实行市场调节价,由经营者依照本法自主制定。对于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商品和服务,只要经营者明码标价,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是否购买。 但在某些情况下,即使明码标价,过高的价格也可能违法。例如,如果经营者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就构成了价格垄断行为,是违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十四条规定,经营者不得有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不正当价格行为。另外,如果经营者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也属于违法行为。还有在突发公共事件等特殊时期,哄抬物价,即使明码标价,也违反了相关法律规定。2020年疫情期间,就有一些商家因为哄抬口罩等防疫物资价格而受到处罚。 综上所述,明码标价但价格高是否违法,需要结合具体情况来判断。如果是正常的市场定价,且不存在不正当价格行为,一般不违法;但如果存在价格垄断、价格欺诈、哄抬物价等情况,即使明码标价,也会触犯法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