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后由父母出资买房是否属于共同财产?


在探讨婚后由父母出资买房是否属于共同财产这个问题时,需要依据不同的情形,结合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来进行分析。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二十九条第二款规定,当事人结婚后,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依照约定处理;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的原则处理。 情形一:明确约定赠与一方。如果婚后一方父母出资买房,并且明确表示该房屋是赠与自己子女一方的,那么这套房子就属于该子女的个人财产,而非夫妻共同财产。比如,父母和子女签订了书面赠与协议,表明此房只给子女一人。这种情况下,即便房子是在婚后购买,也不会因为婚姻关系而转变为夫妻共同财产。一旦夫妻日后离婚,另一方无权要求分割该房产。 情形二:明确约定赠与双方。要是父母出资买房时,明确表示是赠与夫妻双方的,那这套房子自然就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例如,在购房合同或者相关协议中写明房子是给夫妻两人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夫妻离婚,该房产通常会按照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一般是平均分配,但法院也会根据具体情况,如双方对家庭的贡献、经济状况等因素进行合理调整。 情形三: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当父母出资买房时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时,按照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一般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婚后父母出资购买的房子会被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不过,如果一方能够提供证据证明该出资是对自己一方的赠与,那么法院会根据证据进行判定。 总之,婚后由父母出资买房是否属于共同财产,关键在于父母出资时的约定情况。为了避免日后产生纠纷,建议在出资时明确约定房屋的归属,并签订书面协议。这样可以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减少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