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法定继承是否存在时效?

家里老人去世后,留下了一些房产和存款,几个继承人对如何分配一直有分歧,最近矛盾好像要激化了,可能得走法律途径。我想知道从老人去世到现在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法定继承有没有时效限制啊,要是有时效,超过了会怎样?
展开 view-more
  • #法定继承
  • #继承时效
  • #诉讼时效
  • #继承纠纷
  • #遗产继承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法定继承本身不存在时效限制。也就是说,只要法定继承人没有做出如杀害被继承人或其他继承人以争夺遗产等严重的违法行为,那么法定继承人就一直拥有法定继承的资格。 但是,如果在法定继承过程中出现了纠纷,并且需要通过诉讼来解决,那就存在时效规定了。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这个三年的诉讼时效,是从继承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是谁之日开始计算的。同时,法律还有最长权利保护期限的规定,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一般不予保护,不过存在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是否延长 。 举例来说,如果几个继承人因为遗产分配问题产生了矛盾,其中一方认为自己应得的份额被其他继承人侵占了,从他知道这件事情的那天起,三年内他可以向法院起诉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要是过了三年才起诉,对方又以诉讼时效进行抗辩,那除非有特殊情况,起诉方很可能会丧失胜诉权。另外,如果从被继承人死亡、继承开始那天起已经过了二十年,不管继承人什么时候知道自己权利被侵害,都不能再向法院提起诉讼了。 此外,在诉讼时效期间内,如果出现一些法定事由,诉讼时效会发生中止、中断的情况。比如,因不可抗力的事由导致继承人无法主张继承权利,像突发重大自然灾害、继承人突发重大疾病等,人民法院可按中止诉讼时效处理;继承人在知道自己权利受到侵犯之日起的二年之内,其遗产继承权纠纷在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期间,也可按中止诉讼时效处理;继承人因遗产继承纠纷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诉讼时效即为中断 。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