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继承人不公证能继承吗
家里老人去世了,留下了一些遗产,包括房产和存款。我们几个法定继承人对遗产分配没有争议,关系也很和睦。就是想问一下,这种情况下,不办理公证,我们能直接继承老人的遗产吗?主要想了解不公证继承在法律上是否认可,以及后续办理手续方面有没有什么问题。
展开


法定继承人不公证也是能继承的。法定继承是指在被继承人没有立下遗嘱处分遗产时,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以及财产分配原则的一种继承方式。简单来说,就是法律已经把哪些人能继承、按什么顺序继承、能分多少都规定好了。 我国法律并没有强制规定法定继承人必须进行公证才能继承遗产。《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这说明法定继承人的资格和继承顺序是由法律明确保障的,并不依赖公证。 在实际操作中,很多情况下不公证也可以办理法定继承相关事务。比如,法定继承人可以通过向相关部门提供死亡证明、亲属关系证明、遗产证明等必要材料,直接办理遗产的继承手续。像房产管理部门在审核相关材料后,可能直接办理房产过户登记到法定继承人名下。 不过,公证也有它的好处。公证可以增强证据效力,使得继承关系更加明确清晰,减少纠纷的可能性。尤其是当遗产涉及的情况比较复杂,如存在多个法定继承人、遗产类型多样或者继承人之间可能存在争议时,公证能够起到很好的证据固定作用,便于后续的遗产分配和管理 。但这只是一种选择,并非法定必经程序。 相关概念: 法定继承:就是被继承人没立遗嘱时,按照法律规定的继承人范围、顺序和分配原则来继承遗产。 公证:是一种证明行为,通过公证机构对一些事实和文书进行证明,让它们更有可信度和证据效力。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