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继承必须要进行公证吗
最近在处理家里老人遗产的事情,老人没立遗嘱,现在按法定继承。我不太清楚法定继承的流程,想知道法定继承是不是必须要去做公证啊?要是不公证会不会有什么影响,对后续继承财产有啥问题不?
展开


法定继承不一定要公证。法定继承指的是在被继承人没有对其遗产的处理立有遗嘱的情况下,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遗产分配原则的一种继承形式。简单说,就是被继承人没留遗嘱,那么就按法律规定的来确定谁能继承、继承多少 。 法律上并没有要求法定继承必须进行公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条规定,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从这条规定可以看出,法律并没有把公证作为法定继承生效的必要条件。 公证后的文书具有更强的法律效力,它主要作用是防止遗产纠纷 。如果各继承人之间对遗产的分配、继承等问题都协商一致,对继承的财产有明确的划分,那么不公证也是可以的。比如,遗产是现金,继承人之间又没有争议,就无需公证。但是,若涉及房屋等需要过户的遗产,通常是必须经过继承公证的。因为房产等不动产的管理部门为了确保继承的合法性和准确性,一般要求提供公证文书才给予办理过户手续。 而且,由于每个家庭情况不同,且随时可能发生变化,为了防止不必要的纠纷,也为了日后出现风险时有有力证据,从这个角度看,进行公证也是比较好的选择。 相关概念: 法定继承:在被继承人没有对其遗产的处理立有遗嘱的情况下,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遗产分配原则的一种继承形式。 公证:是一项民事行为,经过公证后的文书具有较强的法律效力,可用于预防纠纷等 。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