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对农村宅基地最新政策是什么?


农村宅基地政策是农村土地管理的重要部分,对于保障农民居住权益、促进农村土地合理利用具有关键意义。2020年实施的新修订《土地管理法》以及2021年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的通知》等文件,对农村宅基地政策做了不少调整和明确。 首先,在宅基地申请方面,符合一定条件的农村村民可以申请宅基地。比如因子女结婚等原因确需分户,缺少宅基地的;外来人口落户,成为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没有宅基地的;因发生或者防御自然灾害、实施村庄和集镇规划以及进行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需要搬迁的。申请宅基地要遵循相关程序,先向本集体经济组织提出申请,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小组公示无异议后,报乡镇政府审核批准。 其次,关于宅基地的使用。宅基地的使用有“一户一宅”的原则,即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不同地区根据自身土地资源和人口情况,制定了不同的面积标准。同时,宅基地只能用于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不得擅自改变用途。 在宅基地流转方面,政策允许在一定范围内流转。宅基地使用权可以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进行转让,但受让方需要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此外,农民也可以将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进行盘活利用,但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不得违规违法开发房地产等。 对于宅基地的继承,根据规定,宅基地的所有权归村集体,村民只有使用权。但宅基地上的房屋属于村民个人财产,可以依法继承。按照“地随房走”的原则,继承人可以通过继承房屋从而获得宅基地的使用权,但如果房屋倒塌等原因导致地上物灭失,宅基地将由村集体收回。 中央的农村宅基地政策不断调整完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农村发展的需求,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农民朋友在涉及宅基地相关事务时,要及时了解最新政策,按照规定办事,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