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反言原则的法条依据是什么?
我在处理一些法律事务时,听到了禁反言原则这个说法。我不太清楚这是什么意思,也不知道它在法律上有哪些具体的法条依据。想了解一下禁反言原则到底是怎么回事,相关的法律条文都有哪些,这样在处理事情时心里能更有底。
展开


禁反言原则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原则,它的意思是,一个人在做出某种表示或者行为后,就不能再做出与之相反的表示或者行为,要对自己之前的言行负责。这主要是为了维护法律关系的稳定性和公平性,避免当事人随意反悔而损害他人利益。 在我国,禁反言原则虽然没有一个统一的、明确的法条来专门规定,但在很多具体的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中都有所体现。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就有不少和禁反言原则相关的规定。比如合同编里规定,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这就意味着,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这个行为中,不能前后言行不一致,随意隐瞒或提供虚假信息。如果做了,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这其实就是禁反言原则的一种体现。 在民事诉讼方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规定,当事人在起诉状、答辩状、陈述及其委托代理人的代理词中承认的对己方不利的事实和认可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予以确认,但当事人反悔并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这表明,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对事实的承认一般是不能随意反悔的,除非有足够的相反证据。这也是禁反言原则在民事诉讼证据规则中的体现,目的是保障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和司法的公正性。 此外,在保险法领域也有禁反言原则的应用。保险人在合同订立时已经知道投保人未如实告知的情况的,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发生保险事故的,保险人应当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这就限制了保险人随意以投保人未如实告知为由解除合同的权利,因为保险人之前已经知道相关情况却没有采取行动,就不能事后再反悔。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