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履行中存在哪些法律风险及其防范措施是什么?
我最近在处理一些合同事务,特别担心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状况。我想了解一下,在合同履行阶段,通常会面临哪些法律风险呢?又有什么切实可行的防范办法呢?希望能得到详细准确的解答,好让我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展开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存在多种法律风险。首先是合同约定不明的风险,比如对质量标准、价款、履行地点等约定不清楚,这就容易导致双方在履行时产生争议。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一十一条规定,当事人就有关合同内容约定不明确,依据前条规定仍不能确定的,价款或者报酬不明确的,按照订立合同时履行地的市场价格履行;依法应当执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的,依照规定履行等。 其次是对方丧失履行能力或出现违约情形的风险。在履行过程中,如果发现对方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等,可能预示着对方无法正常履行合同。像《民法典》第五百二十七条规定,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经营状况严重恶化等情形的,可以中止履行。 再者是合同变更的风险,合同履行过程中可能会因各种因素导致双方需要对合同进行变更,如果变更程序不规范,就可能引发纠纷。《民法典》第五百四十三条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 针对这些风险,有相应的防范措施。对于合同约定不明,在签订合同时就要尽可能详细、准确地约定各项条款,避免模糊不清。对于对方履行能力问题,可以在合同履行前进行充分的调查了解,在履行过程中密切关注对方动态,必要时运用不安抗辩权等法律赋予的权利保护自己。对于合同变更,要遵循法定程序,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并形成书面协议。同时,企业合同管理部门应定期翻阅和审核合同备案件,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补救措施。总之,在合同履行中要时刻保持谨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