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准则下长期投资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在新准则下,长期投资是企业财务活动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长期投资。长期投资是指企业不准备在一年内变现的投资,包括长期股权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等。这种投资往往是企业基于长远发展考虑而做出的决策。 长期股权投资是长期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准则规定,当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应当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这里的控制简单来说,就是企业能够决定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据以从该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共同控制则是指按照合同约定对某项经济活动所共有的控制。重大影响是指对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参与决策的权力,但并不能够控制或者与其他方一起共同控制这些政策的制定。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 2 号——长期股权投资》,企业应当按照规定进行会计处理,以准确反映长期股权投资的价值和收益情况。 持有至到期投资也是长期投资的一种。它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例如,企业购买的国债,如果企业打算一直持有到国债到期,那么这就属于持有至到期投资。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 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对于持有至到期投资,企业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实际利率法就是按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的方法。摊余成本则是指该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经扣除已偿还的本金,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再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后的金额。 另外,新准则还对长期投资的减值测试做出了规定。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长期投资进行减值测试,如果发现长期投资的账面价值高于其可收回金额,就应当计提减值准备。可收回金额是指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这一规定有助于企业及时反映长期投资的真实价值,避免资产虚增。 总之,新准则下长期投资涵盖了多种形式,并且在会计处理、计量和减值测试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企业需要严格按照这些规定进行操作,以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