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上的不确认是什么意思?
我最近在旁听一场法庭审理,听到一方当事人对某些陈述或证据表示不确认。我不太明白在法庭这种严肃的场合,说不确认到底意味着什么,是单纯不承认,还是有其他法律上的含义呢?想了解下具体情况。
展开


在法庭上,“不确认”是当事人对于某一事实、陈述、证据等表明自己无法明确认可的一种表达。从法律角度来说,它有着特定的意义和影响。 从证据层面看,证据在诉讼中至关重要,是证明案件事实的依据。当一方当事人提出某项证据时,另一方说“不确认”,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首先,可能是对证据的真实性存疑。比如,一份合同文件,另一方当事人不确认,可能是怀疑合同上自己的签名是伪造的,或者文件有被篡改的痕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如果对证据真实性不确认,那么该证据能否被法庭采信就需要进一步审查。其次,可能是对证据的关联性不确认。即认为该证据与本案争议的事实没有关联。例如,在一个买卖合同纠纷中,一方拿出一张与本案交易时间、标的都不相关的发票作为证据,另一方就可以不确认其关联性。 从事实陈述方面,当一方陈述某件事情,另一方说“不确认”,意味着不认可对方所说的事实。这时候,提出事实的一方就需要提供更多的证据来证明该事实的存在。在法庭审理中,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应当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所以,当一方不确认对方陈述的事实时,提出事实的一方就有责任拿出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说法。 “不确认”在法庭上是当事人维护自身权益、表达观点的一种方式,但最终是否被法庭认可,要结合全案的证据和事实,由法庭根据法律规定和逻辑推理来判断。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