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我在处理一些合同事务时,老是听到‘意思表示’这个词,但一直不太明白它到底是什么意思。我想知道在法律层面,意思表示具体指的是什么,它在合同等法律行为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展开


意思表示是法律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下面为您详细解释其含义。 简单来说,意思表示就是把自己内心想要产生某种法律效果的想法,通过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比如您去商店买东西,对老板说‘我要买这个商品’,这就是您内心想要和老板达成买卖交易这种法律效果的意思表示。 从构成要素上看,意思表示包含内心意思和表示行为两部分。内心意思是您内心真实的想法和意愿,而表示行为则是将这种内心意思表达出来的具体方式,可以是口头表达、书面表达,也可以是通过行为来表达。例如,在自动售货机投币购买饮料,投币这个行为就是一种意思表示。 在法律行为中,意思表示起着关键作用。它是法律行为成立的核心要素。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也就是说,没有意思表示,很多法律行为就无法成立。 意思表示还存在不同的类型。根据是否需要向相对人作出,可分为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和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像合同签订中的要约和承诺,都需要向对方作出;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比如立遗嘱,不需要向特定的相对人作出。 同时,意思表示的生效时间也因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以对话方式作出的,相对人知道其内容时生效;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到达相对人时生效。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表示完成时生效,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此外,如果意思表示存在瑕疵,比如是在欺诈、胁迫、重大误解等情况下作出的,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这也是为了保障当事人真实意思的表达和合法权益。总之,意思表示在民事法律活动中无处不在,理解它对于处理各种法律事务至关重要。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