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侵权行为的含义是什么?


专利侵权行为是指在专利权的有效期限内,任何他人在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也没有其他法定事由的情况下,擅自实施其专利的行为。简单来讲,就是别人在没有得到专利所有者同意,也没有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况时,使用了人家的专利。 从法律层面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对专利侵权行为有明确的规定。根据该法,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后,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外观设计专利权被授予后,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外观设计专利产品。 专利侵权行为具有一些特征。首先,这种行为具有违法性。也就是说,侵权人实施专利的行为没有经过专利权人的许可,也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免责情形。例如,在没有得到专利权人允许的情况下,擅自生产专利产品,这就是明显的违法行为。其次,侵权行为以生产经营为目的。如果仅仅是为了个人使用而实施专利,一般不构成侵权。比如,某人自己在家制作了一个专利产品供自己使用,就不属于侵权行为。最后,侵权行为所涉及的技术或设计与专利的技术或设计具有相同或相似性。判断是否构成侵权,需要对比侵权产品或方法与专利的技术特征。如果两者在技术特征上基本相同,或者虽然有一些差异,但这些差异属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能联想到的,那么就可能构成侵权。 在实际生活中,如果遇到专利侵权的情况,专利权人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可以与侵权人协商解决,要求其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也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由该部门认定侵权行为是否成立,并作出相应的处理决定;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司法途径来解决纠纷。总之,了解专利侵权行为的含义和相关法律规定,对于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