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涉及哪些法律条款?


医疗纠纷涉及到多方面的法律条款,下面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其中侵权责任编对医疗损害责任作出了专门规定。根据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条,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这就明确了医疗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为过错责任原则,通俗来讲,就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才需要对患者的损害负责。例如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因为疏忽大意导致手术失误,给患者造成了伤害,那么医疗机构就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其次是《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该条例于2018年发布,是专门针对医疗纠纷制定的行政法规。它对医疗纠纷的预防、处理程序、调解、鉴定等方面都作出了详细规定。比如条例规定了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患沟通机制,对患者在诊疗过程中提出的咨询、意见和建议,应当耐心解释、说明,并按照规定进行处理;对患者就诊疗行为提出的疑问,应当及时予以核实、自查,并指定有关人员与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沟通,如实说明情况。 再者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虽然民法典施行后,医疗损害赔偿不再区分医疗事故与非医疗事故,但该条例在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等方面仍有重要作用。根据条例规定,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或者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要求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申请后,对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当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 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一定情况下也适用于医疗纠纷。因为患者到医疗机构就医,接受医疗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消费者。当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存在欺诈等侵害患者权益的行为时,患者可以依据该法要求相应的赔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