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后医生自担该怎么赔偿?


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当医疗事故确定由医生自担赔偿责任时,以下为你详细介绍赔偿的相关事宜。 首先,赔偿项目是确定赔偿金额的重要内容。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五十条规定,赔偿项目包含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陪护费、残疾生活补助费、残疾用具费、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交通费、住宿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医疗费按照医疗事故对患者造成的人身损害进行治疗所发生的医疗费用计算,凭据支付,但不包括原发病医疗费用。结案后确实需要继续治疗的,按照基本医疗费用支付。误工费则根据患者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 其次,关于赔偿的计算标准。不同的赔偿项目有不同的计算方式。例如,残疾生活补助费根据伤残等级,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自定残之月起最长赔偿30年;但是,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精神损害抚慰金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造成患者死亡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6年;造成患者残疾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3年。 然后,在赔偿的流程方面。一般先由医患双方进行协商。如果双方能够就赔偿事宜达成一致意见,签订赔偿协议,按照协议进行赔偿即可。若双方协商不成,患者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在诉讼过程中,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以确定事故的等级、责任程度等,从而为赔偿金额的确定提供依据。 最后,医生在承担赔偿责任时,还需要注意证据的收集和保存。要保留好与医疗事故相关的病历、检查报告、费用清单等证据,以便在赔偿过程中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医生也可以考虑通过购买医疗责任保险等方式,来降低自己在医疗事故中的赔偿风险。总之,医疗事故后医生自担赔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