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离婚财产分割程序是怎样的?


夫妻离婚财产分割程序主要分为两种情况,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它们有着不同的流程。 协议离婚时的财产分割程序相对简单和自主。首先,夫妻双方需要自行就财产分割问题进行充分的协商。这意味着双方要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梳理和讨论,包括但不限于房产、车辆、存款、投资等,确定如何分配这些财产。在协商过程中,双方应该遵循自愿、公平、平等的原则。协商一致后,双方要签订书面的离婚协议书。这份协议书要明确详细地记载财产分割的具体内容,比如哪些财产归谁所有,财产的交付方式和时间等。然后,夫妻双方携带离婚协议书、结婚证、身份证等相关材料,共同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婚姻登记机关在查明双方确实是自愿离婚,并对子女抚养和财产问题已有适当处理时,发给离婚证。从法律依据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六条规定,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离婚协议应当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和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 诉讼离婚时的财产分割程序则相对复杂。第一步,要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提起诉讼的一方需要向法院提交起诉状,起诉状中要写明原告和被告的基本信息、诉讼请求(包括财产分割的请求)、事实和理由等内容。同时,要准备好相关的证据,比如财产的产权证明、购买凭证等,以支持自己的财产分割主张。法院在受理案件后,会向被告送达起诉状副本,并安排开庭审理。在庭审过程中,双方当事人需要就财产分割问题进行举证、质证和辩论。法院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相关法律规定,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认定和分割。法院判决离婚时,会在判决书里明确财产分割的具体结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对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