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财产分割是否有效,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我刚和前妻办理了离婚手续,当时我们对财产进行了分割。但现在我有些担心这样的分割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想知道在法律上,离婚后财产分割到底有没有效,依据的是哪些法律条文呢?
展开


离婚后财产分割是否有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一般来说,只要财产分割协议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不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且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那么该协议就是有效的。 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处理婚姻家庭问题的重要法律依据。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这意味着,如果夫妻双方在离婚时就财产分割达成了协议,并且该协议符合法律规定,那么这个协议是受法律保护的。 另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七十条规定,夫妻双方协议离婚后就财产分割问题反悔,请求撤销财产分割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人民法院审理后,未发现订立财产分割协议时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的,应当依法驳回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这表明,如果一方在离婚后反悔,想要撤销财产分割协议,需要有证据证明在订立协议时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否则法院是不会支持的。 例如,夫妻双方在离婚时签订了财产分割协议,将一套房产归女方所有。如果男方事后反悔,以自己当时是被胁迫才签订协议为由,向法院请求撤销该协议。那么,男方就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来证明胁迫事实的存在。如果无法提供证据,法院就会认定协议有效,驳回男方的请求。总之,离婚后财产分割协议是否有效,关键在于协议本身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以及是否存在可撤销的情形。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