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假骗取进口许可证会受到怎样的处罚?


造假骗取进口许可证是一种严重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进口许可证的概念。进口许可证是国家为了加强对某些商品进口的管理,规定某些商品的进口必须得到国家特定部门的许可,才可以进口的一种凭证。它就像是一把‘钥匙’,只有获得这把‘钥匙’,才能合法地进口特定商品。 从法律层面来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第六十三条规定,伪造、变造进出口货物原产地标记,伪造、变造或者买卖进出口货物原产地证书、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配额证明或者其他进出口证明文件的,依照刑法关于非法经营罪或者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照海关法的有关规定处罚;国务院对外贸易主管部门可以禁止违法行为人自行政处罚决定生效之日起一年以上三年以下的期限内从事有关的对外贸易经营活动。 如果这种造假骗取进口许可证的行为构成非法经营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有下列非法经营行为之一,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的;(二)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的等。 如果构成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规定,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即便行为不构成犯罪,不够刑事处罚的,也会依照海关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国务院对外贸易主管部门还可能禁止违法行为人在一定期限内从事有关的对外贸易经营活动。所以,造假骗取进口许可证无论是从刑事层面还是行政层面,都面临着非常严重的法律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