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卖合同纠纷是否构成诈骗?
我和别人签了个买卖合同,履行过程中出了纠纷。对方说我是诈骗,可我觉得就是普通的合同纠纷。我想知道,在法律上买卖合同纠纷到底会不会构成诈骗啊?该怎么区分呢?
展开


在探讨买卖合同纠纷是否构成诈骗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明确一下买卖合同纠纷和诈骗各自的含义。买卖合同纠纷指的是在买卖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等过程中,买卖双方因为权利义务的履行产生的争议。简单来说,就是买卖双方在合同这件事上没达成一致,比如一方没按约定交货、付款等情况。而诈骗则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欺骗的手段,让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并基于这种错误认识处分财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判断买卖合同纠纷是否构成诈骗,关键在于看是否存在非法占有的目的和欺骗行为。 如果在签订和履行合同过程中,一方仅仅是因为客观原因,比如资金周转困难、生产出现问题等,导致无法按合同约定履行义务,但并没有非法占有对方财物的目的,那么这通常属于买卖合同纠纷。比如,供应商因为原材料供应中断,无法按时向采购商交货,这就可能只是合同履行中的问题。 相反,如果一方在签订合同时就没打算履行合同,或者故意提供虚假信息,以骗取对方财物,那就可能构成诈骗。例如,卖家根本没有货物,却和买家签订买卖合同,收取货款后消失不见,这就符合诈骗的特征。所以,不能一概而论地说买卖合同纠纷就构成诈骗,需要结合具体情况来判断。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