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是否应当向双方当事人送达文书?
我最近涉及一个法律案件,已经到了法院处理阶段。我不太清楚法院在处理案件过程中,是不是必须要给我和对方当事人都送达相关的法律文书呢?我担心自己错过重要信息,想了解一下这方面的规定。
展开


在法律程序里,法院一般是应当向双方当事人送达文书的。文书送达指的是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方式,将诉讼文书送交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行为。 这一规定的重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该法明确规定,送达诉讼文书必须有送达回证,由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收到日期,签名或者盖章。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的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人民法院送达诉讼文书,应当直接送交受送达人。直接送达诉讼文书有困难的,可以委托其他人民法院代为送达,或者邮寄送达。 法院向双方当事人送达文书意义重大。对于当事人而言,送达的文书包含了重要的法律信息,比如开庭传票会告知当事人开庭的时间和地点,起诉状副本能让被告了解原告的诉求和理由等。这保障了当事人的知情权和参与诉讼的权利,让当事人能够在知晓相关情况的基础上,准备答辩、举证等诉讼行为。如果法院没有依法送达文书,可能会影响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导致诉讼程序不公正。 不过,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法院也可以采取其他送达方式。例如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可以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三十日,即视为送达。但即便如此,也是在遵循法定程序的前提下进行的,目的还是要保障双方当事人能够知晓案件的进展和相关法律要求。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