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未成年人死刑立法有哪些观点?

我想了解下关于未成年人死刑立法方面的内容。我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有特殊保护,但不知道在立法上对于未成年人适用死刑有怎样的观点,希望能得到详细的解释,弄清楚不同立场背后的原因和依据。
展开 view-more
  • #未成年人死刑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探讨未成年人死刑立法观点之前,我们先明确一下“未成年人”的法律概念。在我国,未成年人指的是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而“死刑”是一种极其严厉的刑罚,意味着剥夺犯罪分子的生命权。 目前,我国法律明确禁止对未成年人适用死刑。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这一规定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原则。从立法背后的理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支持对未成年人不适用死刑。 其一,从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特点考虑。未成年人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阶段,其认知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弱。他们在犯罪时,可能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或者自身心智不成熟的限制。因此,对他们应该以教育、感化和挽救为主,而不是施以最严厉的死刑惩罚。 其二,人道主义和人权保障的要求。现代社会倡导尊重和保障人权,未成年人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们的权益更应该得到特殊保护。剥夺未成年人的生命权,不符合人道主义精神,也违背了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人权理念。许多国际公约也都明确禁止对未成年人适用死刑,我国作为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积极履行相关国际义务。 其三,从社会效果来看,对未成年人不适用死刑有助于他们重新回归社会。通过教育改造,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可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如果对他们判处死刑,不仅剥夺了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也可能引发社会对刑罚合理性的质疑。 当然,也有极少数观点认为,对于一些性质极其恶劣、危害极大的未成年人犯罪,可以考虑在一定条件下适用死刑。但这种观点与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和主流的司法理念相悖。因为法律是一个综合考量社会各种因素的体系,要平衡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等多方面的价值。在我国,始终坚持对未成年人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这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