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种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当这种行为给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时,可不必承担刑事责任。下面详细介绍构成正当防卫所需满足的条件。
首先,存在不法侵害是正当防卫的前提条件。这里的不法侵害指的是违法的侵害行为,像故意杀人、抢劫、强奸等暴力犯罪行为。举例来说,如果有人拿着刀要伤害你,这种明显的暴力攻击就属于不法侵害。但如果只是对方言语上的挑衅,没有实际的侵害行为,那就不能构成正当防卫的前提。
其次,不法侵害必须正在进行。也就是说,侵害行为已经开始且尚未结束。比如,小偷正在偷你的钱包,这个时候你采取措施夺回钱包或者制止小偷,就符合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条件。要是小偷已经偷完钱包跑远了,你再去把他打伤,那就不属于正当防卫了,因为侵害行为已经结束。
再者,防卫行为的目的是为了制止不法侵害。这就要求防卫人具有保护合法权益的主观意图。如果是出于报复、泄愤等其他目的而实施的行为,那就不能认定为正当防卫。例如,两个人之前有矛盾,一方故意挑衅另一方,等对方动手后,自己再以“正当防卫”为由进行反击,这种情况就不符合正当防卫的目的条件。
另外,防卫行为必须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不能为了制止不法侵害而对无辜的第三人造成损害。比如,甲攻击乙,乙不 能为了躲避甲的攻击而将丙推向甲,这种针对第三人的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
最后,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且造成重大损害。必要限度是指足以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的限度。如果防卫行为明显超过了这个限度,造成了重大损害,那就可能构成防卫过当。比如,有人只是轻轻推了你一下,你却拿起刀将对方砍成重伤,这就明显超过了必要限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总之,只有同时满足上述这些条件,才能构成正当防卫。在实际生活中,判断一个行为是否属于正当防卫,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9个最新问题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律师费用具体是多少呢?
企业停产该如何界定工伤赔偿?
婚前债务协议对第三方是否有效?
认了帮信罪然后取保候审该如何处理?
醉酒驾驶非机动车会怎么处罚?
酒后寻衅滋事会拘留几天?
税金及附加是否需要结转损益?
小孩的看病费用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报销?
净资产低于注册资金该怎么办?
强制执行会留下案底吗?
立案标的金额是多少?
生育津贴个税申报该怎么填?
协议离婚分割财产后复婚,财产归谁?
帮信录完口供是否会被拘留?
婚后财产分离怎么计算?
打架人身损害赔偿起诉状怎么写?
什么是合同撤销权?
2024年在哪些条件下会构成重婚罪?
无犯罪记录证明不给开该怎么办?
已为您展示了 19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