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
我在学习法律知识时,看到了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这两个概念,但是不太理解它们是什么意思。我想知道这两个概念具体是怎么定义的,它们在法律实践中有什么作用和区别,希望能得到专业的解释。
展开


行为无价值和结果无价值是刑法学中用来判断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以及违法性的两种不同理论观点。 行为无价值强调行为本身的反规范性。通俗来讲,就是判断一个行为是否违法,主要看这个行为是不是违反了社会所公认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它更注重行为人的主观意图和行为方式。比如,甲怀着恶意去伤害乙,即使最后乙并没有受到很严重的伤害,从行为无价值的角度来看,甲的行为已经违反了不得伤害他人的规范,就具有违法性。依据我国《刑法》的立法精神,很多犯罪的构成也考虑了行为人的主观故意等因素,像故意杀人罪,只要行为人主观上有杀人的故意并且实施了相应行为,即便没有造成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也构成犯罪。 结果无价值则侧重于行为所造成的结果。也就是说,判断一个行为是否违法,关键看它有没有造成法益侵害的结果。法益可以理解为法律所保护的利益,比如人的生命、健康、财产等。例如,丙在驾驶过程中因为操作失误导致车辆失控撞到了路边的电线杆,但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从结果无价值的角度,由于没有造成法益侵害的结果,可能就不认为丙的行为具有违法性。在我国刑法中,也有很多罪名是以发生特定的危害结果作为构成要件的,比如过失致人死亡罪,必须要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才构成此罪。 这两种理论在刑法的定罪、量刑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的理论观点可能会导致对同一案件得出不同的结论。在司法实践中,法官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合理运用这两种理论来判断行为的性质和责任。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