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强制措施关联匹配要素是什么?

我遇到个事儿,执法部门对我采取了强制措施,可我不太明白他们依据啥这么做。我就想知道,在法律上,决定采取强制措施都得考虑哪些关联匹配要素呢?是涉及的事情大小,还是我的态度啥的?希望能有个清晰的解答。
展开 view-more
  • #强制措施
  • #适用对象
  • #适用条件
  • #适用主体
  • #适用程序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强制措施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为了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依法对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采取的在一定期限内暂时限制或剥夺其人身自由的一种法定强制方法。 其关联匹配要素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适用对象要素,强制措施适用的对象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犯罪嫌疑人是指在侦查起诉阶段被怀疑犯有某种罪行,并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人;被告人则是指被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或者自诉人提起自诉,要求人民法院通过审判追究其刑事责任的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强制措施只能针对这两类人实施,对其他诉讼参与人,如证人、鉴定人等不能采取强制措施。 其次是适用条件要素,不同的强制措施有不同的适用条件。比如拘传,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对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可以传唤到犯罪嫌疑人所在市、县内的指定地点或者到他的住处进行讯问,但是应当出示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的证明文件。对在现场发现的犯罪嫌疑人,经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口头传唤,但应当在讯问笔录中注明。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十二小时;案情特别重大、复杂,需要采取拘留、逮捕措施的,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而取保候审,对于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再者是适用主体要素,有权适用强制措施的主体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公安机关是主要的侦查机关,在侦查过程中有权采取多种强制措施;人民检察院在自侦案件以及审查起诉阶段也有权决定采取强制措施;人民法院在审判阶段有权决定对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不同的主体在不同的诉讼阶段依据法律规定行使相应的权力。 最后是适用程序要素,适用强制措施必须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例如拘留,公安机关拘留人的时候,必须出示拘留证。拘留后,应当立即将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羁押,至迟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除无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通知可能有碍侦查的情形以外,应当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有碍侦查的情形消失以后,应当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这些程序规定都是为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防止强制措施被滥用。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