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过失致人死亡罪?


过失致人死亡罪是一种在生活中可能会涉及,但很多人又不太明晰的法律概念。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首先,从定义上来说,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行为人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到或者已经预见到而轻信能够避免造成的他人死亡,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简单来讲,就是因为行为人不小心或者过于自信,导致了他人死亡的结果。 比如,小明在装修房子时,为了图方便,直接从窗户将一些建筑垃圾扔了下去,结果砸中了路过的行人,导致行人死亡。小明在扔垃圾的时候,可能没有想到会砸到人,这就是疏忽大意的过失。再比如,小李是一名司机,他明明知道车辆的刹车有问题,但他觉得自己技术好,开这一趟不会出事,结果在行驶过程中因为刹车失灵撞死了人,这就是过于自信的过失。 从犯罪构成要件来看,主体方面,一般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也就是说,只要是年满一定岁数,精神正常的人,都可能构成这个罪。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年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主观方面,必须是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如果是故意去杀害他人,那就不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而是故意杀人罪了。 客体上,该罪侵犯的是他人的生命权。生命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 客观方面,表现为因过失致使他人死亡的行为。这种行为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作为就是积极地实施了某个行为导致他人死亡,比如上面提到的扔垃圾砸死人;不作为就是有义务去做某件事而没有做,从而导致他人死亡,比如医生有救助病人的义务,但他故意拖延不救治,导致病人死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这里的“情节较轻”,通常是指行为人的过失程度比较轻,比如因为一些意外情况或者经验不足导致的过失,或者在事后积极进行救助、赔偿等。 总之,过失致人死亡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保持谨慎,避免因为自己的过失给他人的生命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