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付及时率的衡量标准是什么?
我和一家供应商签了供货合同,合同里没明确交付及时率衡量标准。现在供应商交货时间不太稳定,有时提前有时延迟,我想知道这交付及时率到底咋衡量,不然我都不知道供应商交货情况算不算合格,所以来问问标准是啥。
展开


交付及时率是衡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交付任务比例的指标,在商业活动里非常重要,它能反映供应商或者服务提供商的履约能力。在实际的商业交易中,衡量交付及时率通常涉及多个方面。 首先,合同约定是非常关键的依据。如果交易双方在合同里明确规定了交付的时间、方式等细节,那么就按照合同来判断是否按时交付。比如甲和乙签订合同,约定乙要在 30 天内把货物送到甲指定地点,要是乙在第 28 天完成了交付,那就算按时交付;要是超过了 30 天,就是延迟交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零九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所以遵守合同约定的交付时间是双方的义务。 其次,行业惯例也有重要作用。不同行业对于交付时间可能有一些通行的做法和标准。例如建筑行业,由于项目的复杂性和系统性,一般会有相对明确的工程节点和交付时间要求;电子设备行业,对于新产品的交付可能会根据市场推广计划设定严格的时间期限。在没有合同明确约定的情况下,行业惯例可以作为判断交付是否及时的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一十条规定,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相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这里的交易习惯就涵盖了行业惯例。 此外,合理时间也是一个考量因素。当合同没有约定,行业也没有明确惯例时,就需要根据具体交易情况来确定一个合理的交付时间。比如在一些紧急订单的情况下,虽然没有约定交付时间,但基于交易的紧急性和合理性,供应商应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交付。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