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迟延履行?
最近在处理一些合同和债务相关的事务,遇到了履行时间方面的困扰。有些合同方或者债务人没有按照约定时间履行义务,不太清楚这种情况在法律上具体怎么界定,也想知道会有什么样的法律后果。
展开


迟延履行,简单来说,就是当事人没有按照约定或者法律规定的时间去履行自己的义务。 从合同层面看,在合同债务到期后,合同当事人不按法定或者约定的时间履行,就属于迟延履行。比如买卖合同中,约定好了交货时间,但卖方没有按时交货,这就是迟延履行。迟延履行又分为债务人迟延履行(像刚才例子中的卖方未按时交货)、债权人迟延受领(例如买方在卖方按时交货时,无正当理由拒绝接收货物)。 从执行层面讲,被执行人未按照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也属于迟延履行。例如法院判决被告在某个日期前支付原告一笔赔偿款,但被告逾期未支付。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被执行人迟延履行的,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也就是说,迟延履行的当事人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支付额外的利息作为对其迟延行为的惩罚,以此督促当事人及时履行义务,保障另一方的合法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