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假药,如何认定假药?


在法律层面,假药的定义和认定是有明确规定的。下面为你详细解释什么是假药以及如何认定假药。 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假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九十八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假药:药品所含成份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份不符;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变质的药品;药品所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简单来说,假药就是那些成分不对、用别的东西假冒药品、已经变质或者功能主治乱标的药品。 对于药品所含成份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份不符这种情况,国家对每种药品都制定了明确的标准,规定了其应该含有的成分以及含量。如果药品实际含有的成分和国家规定的不一样,那它就是假药。比如,某种感冒药里应该含有对乙酰氨基酚,但实际检测却没有,或者含量远远低于标准,这就属于假药。 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举个例子,有人用淀粉做成药丸,冒充治疗高血压的药品,这显然就是假药。还有就是用一种便宜的药品冒充另一种昂贵的药品来售卖,这也属于假药的范畴。 变质的药品也是假药。药品在储存、运输等过程中,如果保存不当,就可能会发生变质。变质后的药品,其性质已经发生了改变,不仅可能无法起到治疗作用,还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比如,药品出现发霉、变色、异味等情况,就很可能是变质了。 药品所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情况也不容忽视。每种药品都有其特定的治疗范围,这是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和研究确定的。如果药品标签上标注的治疗范围超出了规定,就可能会误导患者,让患者使用不适合自己病情的药品,从而延误治疗。 接下来,说说如何认定假药。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是认定假药的法定机构。他们会通过多种方式来进行认定。一是抽样检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对药品进行随机抽样,然后送到专业的药品检验机构进行检测。通过对药品的成分、含量、质量等方面进行分析,来判断药品是否符合国家药品标准。二是调查药品的来源和生产销售情况。如果药品的生产企业没有取得合法的生产资质,或者药品的销售渠道不正规,都可能存在假药的风险。此外,消费者如果发现疑似假药的情况,也可以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举报,相关部门会进行调查处理。 总之,了解假药的定义和认定方法,对于保障我们的用药安全至关重要。当我们怀疑购买到假药时,要及时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反映,让他们来进行专业的认定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