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虚构债权债务?


虚构债权债务指的是通过虚假手段制造出并不真实存在的债权债务关系。从通俗意义来讲,就是本来没有发生真实的借贷、交易等产生债权债务的行为,却通过伪造合同、凭证等方式,编造出一方对另一方享有债权或负有债务的假象。 在法律层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强调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虚构债权债务明显违背了这一诚信原则。在实际案例中,虚构债权债务可能出现在企业破产、离婚财产分割、合同纠纷等多种场景中。 例如在企业破产程序里,一些企业可能为了逃避债务或者获取更多的破产分配,会虚构对关联方的债务。《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前一年内,涉及债务人财产的下列行为,管理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一)无偿转让财产的;(二)以明显不合理的价格进行交易的;(三)对没有财产担保的债务提供财产担保的;(四)对未到期的债务提前清偿的;(五)放弃债权的。如果虚构债权债务被认定属于可撤销的行为,相关的债权债务关系将被依法撤销。 在离婚财产分割时,也可能出现一方虚构债务,企图多占财产的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夫妻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该方可以少分或者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判断是否属于虚构债权债务,关键在于是否有真实的交易背景和资金往来。如果仅有合同或借条,但没有相应的款项交付凭证,或者交易行为不符合常理,比如交易价格明显不合理、交易时间与合同约定不符等,都可能存在虚构的嫌疑。当遇到可能存在虚构债权债务的情况时,当事人可以通过收集相关证据,如银行流水、聊天记录、证人证言等,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无法自行解决,也可以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通过法律途径来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