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分析存在哪些误区?
我刚开始接触财报分析,自己分析的时候总感觉不太对,但又找不出问题。想知道在进行财报分析过程中,一般都会存在哪些容易被忽视的误区呢?希望能了解具体有哪些常见误区以及背后的原因。
展开


财报分析存在不少容易被忽视的误区。 首先,专业味太浓是一个问题。财报分析主要是为企业内部经济管理改善服务,阅读人员大多是非财务人员。所以应避免过多使用专业术语,要用大众词汇,做到通俗易懂、简明扼要。否则非专业人员很难理解其中含义,无法发挥财报分析对企业管理的作用。相关法律虽未明确规定,但从有效信息传递角度,这样做是合理且必要的。 其次,面面俱到、泛泛而谈不可取。财报分析本质是查问题、找原因、提建议。若胡子眉毛一把抓,没有重点,就像“盲人骑瞎马”,对企业挖潜堵漏和完善管理没有价值。正确做法是突出当期财务情况重点,抓住问题本质,剖析影响指标变动的主要因素。 再者,浅尝辄止、停留于表面现象也不行。良好指标背后可能隐藏缺点、漏洞和隐患。不能被表面现象迷惑,要深入调查研究,确保指标对比口径具有可比性,通过大量资料分析得出客观公正评价。 还有,只是数字堆砌罗列、没有情况说明也有问题。财报分析不能仅局限于指标增减变化和会计报表数字对比,要把“死数据”与“活情况”结合,让数据和情况相互印证、补充,分析才有说服力。 另外,千篇一律、文章格式化也是误区。每个时期的财务分析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应有特色,若形式呆板、内容千篇一律,可读性会弱化,财务分析就失去意义。要在内容和形式上求新、求实。 最后,报喜不报忧是错误的。真实、准确、客观是财报分析的生命,必须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 相关概念: 关联方交易:是指关联方之间发生的交易,这些交易可能存在较高风险,分析财报时需关注其真实性和风险性。 商誉:企业在并购过程中支付的溢价部分,其确认和计量方式会影响企业业绩。 资产减值准备:企业对可能发生的资产损失计提的准备金,要关注其计提方式和合理性。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