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强制执行后没有可执行财产怎么办?
我之前申请了劳动仲裁,裁决结果对我有利,我就申请了强制执行。可现在发现对方没有可执行财产,我很担心拿不到应得的赔偿。我想知道这种情况下我该怎么办,我的权益还能得到保障吗?
展开


当劳动仲裁强制执行后,发现被执行方没有可执行财产时,我们需要了解一些法律规定和应对办法。首先,从法律概念上来说,强制执行是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程序,运用国家强制力量,根据发生法律效力文书明确具体的执行内容,强制民事义务人完成其所承担的义务,以保证权利人的权利得以实现。 在劳动仲裁案件中,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采取执行措施后,被执行人仍不能偿还债务的,应当继续履行义务。债权人发现被执行人有其他财产的,可以随时请求人民法院执行。这意味着,如果当前没有发现可执行财产,并不代表执行程序就此终结。法院可以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待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财产时,申请执行人可以再次申请执行,并且再次申请不受申请执行时效期间的限制。 此外,法院也有多种手段来进一步查找财产线索。例如,法院有权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情况。还可以对被执行人及其住所或者财产隐匿地进行搜查。如果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隐匿财产的,法院可以发出搜查令。 同时,对于被执行人可能存在的转移、隐匿财产等行为,申请执行人可以积极收集相关线索并提供给法院。若发现被执行人有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财产情况、违反人民法院限制高消费及有关消费令等拒不执行行为,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被执行人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被执行人履行义务。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