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工商局查到过期产品但没要求关店该怎么办?


当商家被工商局查到过期产品但未被要求关店时,应积极采取以下措施来妥善处理此事。首先,要立即停止销售过期产品,并将其从货架上全部下架封存,避免继续流入市场,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这不仅是遵守法律规定的要求,也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经营超过保质期的食品,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并可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其次,要主动配合工商局的调查工作。工商局在检查发现过期产品后,通常会进一步展开调查,了解过期产品的来源、数量、销售情况等信息。商家应如实提供相关资料,包括进货凭证、销售记录等,不得隐瞒或提供虚假信息。积极配合调查有助于工商局准确掌握情况,依法作出合理的处理决定,同时也能体现商家的认错态度和整改决心。 再者,对过期产品的情况进行全面自查自纠。仔细查找导致产品过期的原因,比如库存管理不善、进货计划不合理等,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例如,完善库存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库存商品的保质期,建立先进先出的货物摆放原则;优化进货计划,根据销售情况合理控制进货量,避免货物积压过期。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最后,要及时向工商局报告整改情况。在完成整改后,主动向工商局提交整改报告,说明采取的整改措施和取得的效果。工商局会根据商家的整改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处理或监督检查。如果商家能够积极整改,表现出良好的态度和实际行动,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处罚。总之,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商家要以积极的态度应对,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