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出让时地上有违法建筑物该怎么办?


在土地出让时,如果地上存在违法建筑物,需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妥善处理。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违法建筑物”的概念。违法建筑物就是指那些没有经过合法的审批手续,违反了土地管理、城乡规划等相关法律法规而建造的建筑物。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四条规定,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限期改正,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可以并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第六十五条规定,在乡、村庄规划区内未依法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拆除。 当遇到土地出让时地上有违法建筑物的情况,一般有以下几种处理方式。一是由出让方负责拆除违法建筑物。出让方作为土地的原权益人,有义务确保出让的土地符合相关规定,拆除违法建筑是其应尽的责任。在拆除之后,土地符合出让条件了,再进行正常的出让程序。二是如果违法建筑物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出让方可以按照规划主管部门的要求进行改正,缴纳相应的罚款,使建筑物合法化。经过这样的处理后,再进行土地出让。三是如果政府相关部门认为违法建筑有保留的价值,比如其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意义等,可能会采取没收等方式处理,之后再进行土地出让。 对于受让方来说,在参与土地出让时,一定要对地上建筑物的合法性进行充分的调查。如果发现有违法建筑物,要及时与出让方沟通,了解处理方案,避免在后续交易和使用过程中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法律风险和经济损失。如果受让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受让了带有违法建筑物的土地,那么可以依据合同约定和相关法律规定,要求出让方承担违约责任,赔偿自己因此遭受的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