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禁止借企业注销逃废银行债务,借企业注销逃废银行债务该如何判刑?


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为什么禁止借企业注销逃废银行债务。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意味着和银行建立了一种债务关系。银行依据一定的评估,把资金借给企业,是期望企业能按时还款的。企业注销原本是企业正常退出市场的一种方式,但如果企业故意利用注销来逃避对银行的债务,这是严重违背诚信原则的行为。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银行在金融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银行的资金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广大储户的存款,如果企业随意逃废银行债务,银行的资产质量就会下降,进而可能影响银行对储户的正常兑付,这会破坏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和秩序。 《民法典》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企业借注销逃废银行债务显然违反了这一原则。同时,这种行为也违反了《合同法》,因为企业与银行签订的贷款合同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企业有义务按照合同约定还款。 接下来,我们看看借企业注销逃废银行债务该如何判刑。如果企业通过虚假破产、隐匿财产等方式借注销逃废银行债务,可能会涉及“妨害清算罪”。根据《刑法》第一百六十二条规定,公司、企业进行清算时,隐匿财产,对资产负债表或者财产清单作虚伪记载或者在未清偿债务前分配公司、企业财产,严重损害债权人或者其他人利益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另外,如果企业负责人通过诈骗手段逃废银行债务,可能会构成“贷款诈骗罪”。《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所以,借企业注销逃废银行债务不仅违反法律,还可能面临严重的刑事处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