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资金公安机关为什么不立案呢?
我发现公司有人挪用资金,就去公安机关报案了,可公安机关却不立案。我实在想不明白,明明有挪用资金这种违法行为,为啥不给立案呢?我想知道到底是啥原因会导致这种情况。
展开


挪用资金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3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 公安机关不立案可能存在多种原因。首先,从法律规定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 如果公安机关不立案,有可能是报案人提供的证据不足。要认定挪用资金罪,需要有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利用了职务便利、实施了挪用资金的行为,以及挪用资金的数额、用途和时间等符合法律规定的立案标准。若证据不充分,无法证明存在犯罪事实,公安机关自然不会立案。 另外,也可能是该行为并不符合挪用资金罪的构成要件。比如挪用资金的数额未达到立案标准。根据相关司法解释,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在十万元以上,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数额在十万元以上,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数额在六万元以上,进行非法活动的,才达到立案标准。如果挪用资金的数额低于这些标准,就可能不构成犯罪,公安机关也就不会立案。 此外,案件可能不在该公安机关的管辖范围内。不同地区的公安机关有各自的管辖区域和案件范围,如果挪用资金案件不属于该公安机关管辖,他们也不会立案,而是会告知报案人向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报案。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