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当事人可以解散吗?
我作为行政诉讼的当事人,现在因为一些原因不想继续参与这个诉讼了,想知道能不能直接解散,有哪些相关的规定和程序呢?不太清楚在法律上是怎么说的,希望得到专业的解答。
展开


在行政诉讼中,所谓“当事人解散”并不是一个常规表述,我们可以从当事人退出诉讼等角度来理解这个问题。 行政诉讼当事人主要包括原告、被告和第三人。对于原告而言,如果想要退出诉讼,这通常涉及到撤诉的问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宣告判决或者裁定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或者被告改变其所作的行政行为,原告同意并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也就是说,原告若想“退出”诉讼,需要向法院提出撤诉申请,最终是否能撤诉成功,由法院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比如,若原告撤诉是受到被告威胁、强迫等不当因素影响,法院可能不会准许撤诉。 对于被告来说,其是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一般不存在“解散”的情况,但如果因为机构改革等原因,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被撤销、合并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六条第六款规定,行政机关被撤销或者职权变更的,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是被告。若没有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作出撤销决定的行政机关是被告。这就保证了行政诉讼能够继续进行,以保障原告的合法权益。 而行政诉讼第三人,其参加诉讼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第三人想要退出诉讼,也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若第三人在诉讼中有明确的诉讼请求等,其退出也需要法院进行审查。如果第三人的退出不影响案件的审理和其他当事人的权益,法院可能会准许。但如果其退出会导致案件事实无法查明等情况,法院可能不会准许。 总之,行政诉讼中当事人无论是何种原因想要退出等类似“解散”的情况,都要依据法律规定和遵循相应的程序,以保证诉讼的公平、公正和顺利进行。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