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签订日期可以晚于生效日期吗?
我最近在处理一些合同相关的事务,遇到了合同签订时间和生效时间的问题。有些情况下,合同好像在实际操作中已经生效了,但还没来得及正式签订。我想了解这种合同签订日期晚于生效日期的情况是否合法,以及具体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展开


合同签订日期是可以晚于生效日期的,这种情况下合同依然有效,以签订之日为准,但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最好还是先订立合同。 从法律概念来讲,合同的生效是指合同具备了一定的要件后,便在当事人之间产生了法律约束力。而合同的签订,通常是指当事人通过书面等形式对合同内容达成一致并签署确认的行为。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在合同法律关系中,除了书面签署的形式外,还有其他多种合同订立方式。例如,若一方已实际履行了大部分的合同义务,而另一方对此表示默认并且已经开始享有其中所规定的权利,那么就可以认为此种情况下的合同已经正式建立并生效。也就是说,只要合同是依照既定规则和程序设立的,那么从其依法成立之日起即刻生效,当然也需要考虑到特殊情况的存在。 此外,一般情况下,依法成立的合同,自合同成立时生效。对于合同约定的具体行为事项的生效时间,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如果没有特别约定,通常是合同当事方签字(盖章)认可后即生效。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