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送货后签合同是否有法律效果?

在实际商业活动中,有时会因各种原因出现先送货后签合同的情况。比如紧急订单,为了不耽误客户使用就先送货了。现在就很疑惑这种操作在法律上到底有没有效果,会不会存在什么风险,想具体了解下相关的法律规定和可能面临的问题。
张凯执业律师
已帮助 867 人解决法律问题

先送货后签合同是有法律效果的,但也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


从法律效果方面来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若合同各方当事人在签字、加盖公章或手印等象征性共识达成之前,已经履行了合同约定的主要责任与义务,而另一方对此表示接受,那么合同关系可以成立。例如,一方先送货,另一方接收并使用了货物,后续双方再补签合同,这种情况下,双方在实际行动中已经形成了事实上的合同关系,法律是予以认可的。


然而,先送货后签合同存在法律风险。比如可能会出现合同条款无法达成一致的情况,导致交易无法按照预期进行。同时,如果出现纠纷,由于合同签订在后,在确定双方权利义务、责任承担等方面可能会缺乏明确的依据。此外,若合同相对方采用欺诈、胁迫等不正当手段签订合同,并给国家造成实质性的侵害;当事人各方私下恶意串谋,对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构成严重损害;表面上打着合法旗号实则包藏祸心,目的为非法等情况发生时,合同将被判定为无效。


所以,在商业活动中,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建议尽量按照正常的合同签订流程进行交易,先签订合同,再履行相关义务。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相关问题

先打钱再签合同是否合理合法?

我最近在谈一笔业务,合作方提出要先打钱再签合同。我心里有点打鼓,不知道这种做法在法律上合不合理,会不会有什么风险,也想知道要是出现纠纷了该怎么办。

一开始就不打算履行合同约定算是诈骗吗?

在商业合作中,经常会遇到签订合同后一方不履行约定的情况。比如签了货物采购合同,对方一开始就明确表示或者通过行为表现出不会供货。这让人很困惑,不知道这种行为到底算不算诈骗,特别想了解这种行为在法律上是怎么界定的。

供货之后对方不承认,这种情况属于诈骗吗?

我给对方供了货,可对方就是不承认收到货这个事儿。我现在很头疼,不知道这种情况在法律上该怎么定性,到底算不算诈骗呢?我想了解下相关的法律判定标准和应对方法。

合同签订日期可以晚于开工日期吗?

我这边有个工程,已经开始施工了,但还没签合同,心里有点没底。想知道这种合同签订日期晚于开工日期的情况,在法律上到底合不合理,会不会影响合同效力,具体又是怎么规定的呢?

合同一定要签字盖章才能生效吗?

我跟别人谈了个合作项目,拟定了合同,但对方不太想签字盖章,我就担心这样合同会不会没效力。想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合同即使没签字盖章也能生效,以及相关法律依据是怎样的。

发货不给钱是否属于诈骗?

在商业交易中,经常会遇到发货后对方不给钱的情况。比如我给客户发了一批货,可之后客户就是不付款,我很困惑这种行为到底算不算诈骗,我想了解清楚在什么情况下算诈骗,什么情况下不算,以及遇到这种事该怎么解决。

合同签订日期可以晚于生效日期吗?

我最近在处理一些合同相关的事务,遇到了合同签订时间和生效时间的问题。有些情况下,合同好像在实际操作中已经生效了,但还没来得及正式签订。我想了解这种合同签订日期晚于生效日期的情况是否合法,以及具体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商品发货地是否可以作为合同约定点?

最近签了一份商品购销合同,在商量合同约定地点时,有人提出用商品发货地作为约定点。但不太清楚这样做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也不知道具体在哪些情况下发货地能作为合同约定点,希望能得到专业的解答。

施工合同未签订的情况下,可以先开工实施吗?

最近我们这边有个工程,建设单位和施工方还没签施工合同,但施工方想先开工。不知道这种做法合不合法,会不会有什么风险,想了解一下在这种情况下具体应该怎么做。

合同金额和付款金额不一致合法吗?

在商业合作中,经常会碰到合同金额和付款金额不一致的情况。比如签订采购合同后,实际付款时因为各种原因金额有变。不清楚这种差异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想知道在什么情况下是合法的,以及出现这种情况该怎么处理。

签租赁合同前,甲乙双方未当面验看交接,签订的合同是否有效?

最近我准备签一个租赁合同,但因为一些原因没办法和对方当面验看交接就签了合同。现在心里有点没底,不知道这样签的合同能不能在法律上被认可,想了解下这种情况在法律上具体是怎么规定的。

迟延履行的情况下,是否可以拒绝接受?

在一些合同履行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方迟延履行的情况。比如在货物买卖合同中,卖方没能按约定时间交货。这让接受方很困扰,不知道能不能拒绝接受。想了解在哪些具体情形下可以拒绝接受迟延履行,以及拒绝接受后有哪些法律后果。

给尾款才发货这种行为违法吗?

我在购买商品时,遇到商家要求给尾款才发货的情况。我担心这样的要求不合理甚至违法,想知道在法律上这种行为到底合不合法,具体是依据哪些法律条文来判定的,以及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的权益该如何保障。

迟延履行是否直接导致违约?

在一些合同履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迟延履行的情况。比如在货物买卖合同中,卖方没能按约定时间交货。我就想知道这种迟延履行的行为是不是就一定会被认定为违约,具体在什么情况下会构成违约,又在什么情况下不算违约。

所有的合意都能作为合同吗?

在一些商业合作、日常交易等场景中,经常会出现双方达成某种一致意见的情况。但不清楚这种合意是否就等同于合同,在发生纠纷时能否按照合同的相关规定来处理。想了解到底什么样的合意才能被认定为合同,以及相关的判断标准。

倒签合同和补签合同有区别吗?

公司和员工之前没签合同,后来要签合同了,不清楚倒签和补签哪个更合适,也不明白二者具体差异在哪儿,比如对员工权益有没有不同影响,在法律上各自又该怎么看待,希望能得到专业清晰的解释。

合同一方未签字盖章,该合同是否有效?

在商业合作中,有时会遇到合同一方未签字盖章的情况。比如合作方突然变卦不签字盖章了,但前期又有一些合作准备工作在进行。这种情况下大家就会疑惑,这份合同到底有没有法律效力?想知道在不同情形下,这种合同的效力该如何判定。

协议和合同的法律效力是否一样?

在商业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常常会涉及到签订协议或者合同。有时候不太清楚二者在法律效力上是否有差异,比如签订合作时,有时用协议形式,有时用合同形式,就想明确下二者法律效力究竟有没有不同,具体在哪些方面体现。

拿货不给钱算不算诈骗?

在商业活动中,有时会遇到拿货后对方不给钱的情况。比如自己是供货方,对方拿了货却迟迟不付款,很担心自己的权益受损,想知道这种行为在法律上是否构成诈骗,具体该怎么判断,以及遇到这种情况该如何应对。

怎样的行为才能被定性为合同诈骗?

在商业活动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合同纠纷,有时很难判断对方是不是构成合同诈骗。比如签订合同后对方不按约定履行,或者用一些虚假信息诱导签合同,不知道这些情况算不算合同诈骗。想了解具体哪些行为、达到什么标准才会被认定为合同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