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规不予受理案件后会对案子进行怎样的处理?
我向相关部门提交了一个案子,对方说会依规不予受理,但还会对我的案子进行处理。我不太明白,既然不受理了为啥还要处理,这个处理到底是怎么回事啊?我很想知道后续会怎样。
展开


在法律程序中,“依规不予受理”是指相关部门根据法律规定和程序要求,对当事人提交的案件不进行立案或进一步的实质性审查。不过,即便不予受理,也不意味着对案子完全不管不顾,仍然会有相应的处理方式。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六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下列起诉,分别情形,予以处理: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也就是说,法院在决定不予受理后,会明确告知当事人原因,并出具相应的法律文书。 这种处理主要是基于程序正义和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一方面,告知当事人不予受理的原因,是为了让当事人清楚自己的诉求为何不被接受,以便其可以采取其他合法途径解决问题,比如补充材料、变更诉求等。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可能会对案件进行登记备案,这主要是为了留存案件信息,以备后续可能的查询或参考。 如果是行政机关对于行政复议申请等依规不予受理,同样也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等相关规定,书面告知申请人不予受理的理由和依据。申请人若对该决定不服,也可以通过行政诉讼等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总之,即便案件被依规不予受理,处理过程依然是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的,并且会保障当事人知晓相关情况和后续的救济途径。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