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交物业费被起诉会有什么后果?


当业主没交物业费而被物业起诉时,会产生多方面的后果。首先从民事责任方面来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三十九条规定,建设单位依法与物业服务人订立的前期物业服务合同,以及业主委员会与业主大会依法选聘的物业服务人订立的物业服务合同,对业主具有法律约束力。第九百四十四条规定,业主应当按照约定向物业服务人支付物业费。物业服务人已经按照约定和有关规定提供服务的,业主不得以未接受或者无需接受相关物业服务为由拒绝支付物业费。业主违反约定逾期不支付物业费的,物业服务人可以催告其在合理期限内支付;合理期限届满仍不支付的,物业服务人可以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所以,一旦物业起诉且证据充分,法院大概率会判决业主补齐所欠的物业费。而且,按照法律规定,业主还可能需要承担诉讼费用,这无疑增加了额外的经济负担。如果业主在法院判决后,仍然拒不支付物业费,那么物业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有权查询、冻结、划拨业主的银行存款,扣留、提取业主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收入,查封、扣押、拍卖、变卖业主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另外,拒不执行法院判决可能会对业主的个人信用产生不良影响。在如今信用体系不断完善的情况下,这种不良记录可能会影响业主在金融机构贷款、办理信用卡等金融业务,甚至在一些情况下,还可能影响业主的出行,比如限制乘坐高铁、飞机等交通工具。 在司法实践中,也有一些业主以物业服务存在瑕疵为由拒交物业费,但法院一般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如果物业服务只是存在轻微瑕疵,并不足以构成业主拒交物业费的正当理由;但如果物业服务存在重大瑕疵,严重影响了业主的正常生活,法院可能会酌情减少业主需要支付的物业费金额。所以,业主在遇到物业服务问题时,应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解决,如与物业协商、向业主委员会反映或通过合法的法律程序维护自己的权益,而不是直接拒交物业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