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有疑点时法院会怎么处理?
我有个官司在打,我提交的证据对方说有疑点,我也有点担心。我想知道在法律上,如果证据存在疑点,法院一般会按照什么样的流程和方式去处理这些有疑点的证据呢?
展开


当证据存在疑点时,法院会依据相关法律规定,遵循一定的程序和原则进行处理。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有疑点的证据。简单来说,就是证据在来源、内容、形式等方面存在一些让人产生疑问、不确定其真实性和可靠性的情况。比如,证人的证言前后矛盾,或者书证的内容有涂改痕迹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当法院发现证据有疑点时,第一步通常是对证据进行全面审查。法院会仔细研究证据的各个方面,包括证据的取得方式是否合法,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的关联性是否紧密等。如果证据的疑点是关于其真实性的,法院可能会要求提供证据的一方进一步提供证据来证明该证据是真实可靠的。 在审查过程中,法院也会结合案件的其他证据进行综合判断。一个案件往往有多个证据,这些证据相互关联、相互印证。如果其他证据能够对有疑点的证据起到佐证作用,那么该证据被采信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反之,如果其他证据与有疑点的证据相互矛盾,那么法院就需要更加谨慎地对待该证据。 此外,法院还可能会采取调查核实的措施。例如,对于证人证言有疑点的情况,法院可能会传唤证人到庭,进行询问,进一步了解证人作证的背景和情况。对于书证、物证等证据有疑点的,法院可能会委托专业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以确定证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如果经过全面审查、综合判断和调查核实后,证据的疑点仍然无法排除,那么法院通常不会轻易采信该证据。因为法院在审判案件时,要确保所依据的证据是真实、可靠、合法的,以保证判决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